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,更重要的是注重内涵发展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在现阶段提高教育质量面临双重使命,既要坚持中国特色,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,又要创建世界一流水平,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。着力推动教育创新、提高教育质量,通过教育加快提升人力资本素质,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。
创新是引领教育发展的第一动力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,“人才是创新的根基,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”。2013年9月,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,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,推进素质教育,创新教育方法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,努力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。2014年5月4日,在视察北大时郑重强调,“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,必须有中国特色”。坚持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,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,扎根中国大地,遵循教育规律,创造性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。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,强调人才培养要“顺木之天,以致其性”,避免急功近利、揠苗助长,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,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,要广泛吸引海外优秀专家学者为科技创新事业服务,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、勇于创新、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,既要重视成功,更要宽容失败,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,为人才发挥作用、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。“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鼓励广大学生“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、人民伟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,刻苦学习,脚踏实地,锐意进取,在创新创业中展示才华、服务社会”。
2015年5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》,倡导以创新创业课程、讲堂、训练、竞赛和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构建“五位一体”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。6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》,致力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、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。
2015年8月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,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绘制顶层设计,目标是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,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,培养一流人才,产出一流成果。
3年来,协同育人不断开创新的局面。卫生、法律、新闻、农林人才等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,培养出一大批高端应用型人才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才能办好中国教育之特色、世界之水平的现代化教育,责任高于天,使命重如山。
|